首页 >> 健康教育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小指南
日期:2020-08-31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正值开学之际,学校人口密集、人员接触密切,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一旦爆发,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危害极大。加强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对确保师生返校和教学活动安全、平稳、有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秋冬季高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和要点告知如下:

一、“特别关注”秋冬季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局部暴发和少数境外输入病例。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且有可能较长时间存在,新冠肺炎在我国传播和控制的风险也将持续存在。

新冠肺炎的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其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者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二、“重点关注”秋冬季传染病

1、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由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纹”)在广东省分布广泛,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栖息于阴暗潮湿场所,室内外都有活动。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红疹等症状。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有传染性,隔离时间自发病之日起满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如出现上述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2、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 畏寒和肌肉酸痛等,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传染性非常强,人群普遍易感,而且人一生中可以多次感染。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也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主要通过粪便、呕吐物以及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源而传播。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1~3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无需用抗菌素。

三、“需要关注”秋冬季传染病

1、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过呼吸道传播,少数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容易感染人群是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症状主要是腮腺非化脓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肿大处皮肤发亮,疼痛明显。若延误治疗其主要的合并症有脑膜炎、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并发症。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均有传染性,隔离时间为自发现之日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或病后2周。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包括一般对症治疗及中医药内外兼治,治疗周期一般为8~14天。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急性疾病,冬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和疱疹液中,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

临床上以发热和分批出现的周身性皮肤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典型的水痘开始为隆起的红色小疹,多见于躯干,数小时后即发展成高粱米粒大小的水滴状痘疹,里面充满液体,开始时清亮透明,后来变得浑浊,常伴有瘙痒。皮损呈现由斑疹→丘疹→水疱→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出疹前1日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由于本病传染性强,若感染水痘,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隔离时间应不少于病后2周。

水痘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治疗为原则,注意休息、饮食清淡;保持皮肤清洁,缓解瘙痒和疼痛,避免搔抓疱疹而导致继发感染。大多数情况下,症状轻微者,可不治而愈。病情严重者,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高热,伴有明显的头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嗓子疼等普通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轻微。少数流感患者可能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流感病情较轻的患者病情一般持续5~7天,严重者可能会并发病毒性肺炎,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绀,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流感的治疗首先应隔离休息,避免传染给他人;多饮水,饮食清淡;勤漱口,保持鼻、咽以及口腔卫生。高热患者可以给予物流降温或者服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的患者可服用止咳祛痰药物。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

4、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其中,肺部是感染结核菌的最主要脏器(约占80%),称为肺结核。15~25岁为肺结核发病高峰期。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低热、痰中带血、夜间出汗、乏力、胸闷、胸痛、食欲减退等。若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彻底,反复恶化和播散,会对肺组织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确诊为肺结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只要坚持规范化治疗半年~1年,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四、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1、加强学习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

2、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3、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养成“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近期去过高、中风险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4、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喝开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尤其要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减少校外就餐,特别是无卫生资质和食品安全保证的“路边摊”。

5、各办公教学楼、宿舍、实验室、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注意开窗通风,公共区域清洁消毒,清理积水,消除孳生地,装置防蚊设备。

6、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应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工作,负责落实师生每日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对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腹泻、皮疹等上述传染病临床症状的师生应通知其及时就医并报告校医务室,严禁带病上课,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点击下载附件:
学院首页 网络中心 实用工具
best365网页版登录 网络中心设计维护.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Baidu
sogou